阿立祖廟誌碑記載著:明鄭時期有一名叫阿海的北頭洋平埔族人,率族人乘船在埔尾溪登陸開墾,在荒草的海汕,開闢數十甲魚塭營生,番仔塭由此得名。
海祖為人忠厚,任勞任怨,和譪待人,某年的農曆九月初五,不幸被雷打死,且於仙逝後時常顯世救人,後人為紀念他,尊稱「阿立祖」,亦稱「海祖」,於登陸處建草廟奉祀,並定升天日為祭典日,皆舉行焚化神船。
民國六十四年遷建今廟地,八十五年與西壁萬善堂合建,東壁為阿立祖廟堂,俗稱公廨,僅在神桌壁樹立「阿立祖神位」石碑,與漢人的土地公祠無異。
阿立祖祭典,從九月初五中午開始,皆以檳榔、米酒跪拜阿立祖。傍晚族人或村民將供品、三牲、酒禮置拜亭供桌,祭拜阿立祖與萬善堂,晚上上演歌仔戲與布袋戲,有如漢人普度。
番仔塭阿立祖祭典特色是燒紙船,早期紙船全長約四尺多,近幾年長逾一公尺,竹架紙糊,擺置萬善堂西側空地,接受族人膜拜,與王爺廟的王船相似。
阿立祖夜祭,於晚上十點半開始,尪姨在拜亭供桌開向後,為紙船各部位一一開光,然後為開水路的水壺加檳榔,並雙手按住壺蓋加持。
牽曲登場,在西側擺放二片香蕉葉,上置一陶壺上插甘蔗葉,旁放一堆檳榔。長老、尪姨開向後,來自北頭洋婦女開始牽曲,約四十分結束。
接著爐主在紙船祭壇前,持切半檳榔擲筊,多次後得聖杯,可送王船。專人提茶壺滴水開水路,隨後多人抬著紙船,前往廟埕道路旁空地,船首朝向西北,堆金紙,點燃金紙,引燃紙船,十分鐘後燒光。
據說燒紙船,是恭送「阿立祖回唐山」。
阿立祖神龕 |
尪姨開向 |
紙船 |
紙船巡酒 |
紙船加持 |
紙船開光 |
茶壺加持 |
牽曲祭壇 |
開向 |
尪姨開向(一) |
尪姨開向(二) |
牽曲(一) |
牽曲(二) |
紙船前擲筊 |
開水路 |
紙船出航 |
點燃 |
焚化紙船(一) |
焚化紙船(二) |
焚化紙船(三)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